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

[轉載]屏東市政府網站-屏東故事集

「公館圳」、「永安圳」、「崇蘭圳」的歷史,請點下方「閱讀更多」鈕:

有關屏東公館圳的名稱由來 
        應是萬年溪灌溉公館地區週圍土地,因而以「公館圳」命名
        萬年溪舊名為番仔埔溪,源頭在現今和平國小東邊,以前附近都是稻田,溪水細小但終年不斷,遂名萬年溪。溪水沿屏東市東側,往南流經玉皇宮前,轉向流經現屏東市農會市場,流入淡水溪。
        早期屏東糖廠曾在玉皇宮前設閘門,控制灌溉用水。萬年溪攔水壩攔水期間視台糖公司製糖期而定,大致在十月至翌年四月,正值屏東地區旱季,萬年溪攔水壩的興建啟用,台糖工業水與灌溉用水不虞匱乏,也造就了萬年溪的沿岸風光嫵媚。
        但五○年代末期工商業蓬勃發展,畜牧養殖企業化等原因使工業、畜牧廢水暴增,加上家庭污水,均注入萬年溪,各類污水匯集結果動物屍體隨波逐流、油脂漂浮,水質污黑惡臭,前省主席黃杰蒞屏巡視將之譏為「萬年臭」,於是各方要求改善整治聲音不斷響起。

永安圳崇蘭圳與萬年溪
        民國前九年(西元一九○三年),屏東市南郊永安里一帶仍屬農田,居民為灌溉農地,在番仔埔溪(即萬年溪)築壩取水灌溉,灌溉地區侷限於永安部落週圍土地,因而以「永安圳」命名,沿用至今,與本市東郊大湖圳、北郊崇蘭圳併列為本市最早興建的水利設施。
        民國前四年,台灣製糖株式會社阿緱工廠(今台灣糖業公司屏東總廠)成立,為製糖所需冷卻、洗濯用水,向政府登記為「公共埤圳永安圳」,取得法人地位,簽訂取水使用契約。
        民國前二年,台糖產能提高,用水量增加,雙方又簽訂新約,在永安圳崇蘭圳間建造連接水路,引用崇蘭圳水源增加供水量,台糖用水使用後注入殺蛇溪,可回歸灌溉使用。永安圳並在殺蛇溪下游築壩攔截回歸水供新生里、新興里一帶農田灌溉,永安圳灌溉面積因此逐年向南擴充。而台糖洗濯水流呈暗紅色,俗稱「黑糖水」,沿岸飄著黑糖香味,被認為「肥水」,在肥料極度短缺的時代,黑糖水最受農民喜愛。
        民國十三年,永安圳與附近各埤圳統合,改組成立屏東水利組合,規模加大,民國廿七年,官方高雄州廳准予台糖公司在屏東市歸來(今仁愛路與自由路交叉點之萬福橋上游五公尺處),興建永久性鋼筋混凝土門攔水壩。
        由於永久性攔水壩的興建,製糖期間遠自武洛溪引水經崇蘭圳永安圳連接水路導流在今衛生局前自由路旁注入萬年溪,再由萬年溪攔水壩攔截提供台糖公司用水,之後迴歸灌溉。永安圳的全盛時期,圳路蜿蜒,北起屏東市最北端的廣興部落(今屏東監理站南側墻外),南至最南端的玉成里進入萬丹鄉,幾乎貫穿整個市區。
        不過,後來萬年溪受現代文明污染嚴重,攔水壩成為眾矢之的,被認為阻礙水流順暢,是造成環境髒亂的元兇,市公所於民國八十年三月廿六日執行拆除,萬年溪攔水壩與台糖、屏東農田水利會共存共榮五十三年,正式揮別屏東市民,走入歷史。【沈明章先生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