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有擦撞或衝突時,能彼此互相說聲"抱歉"或"對不起"。(很多衝突在剛發生時只要一個道歉就能解決,大家欠缺的就只是一個道歉的勇氣。)
2、如果有重大衝突時,雙方能各自寫下自己認知的發生經過,讓老師交叉比對以還原事發當時的現況,避免偏聽某一方的說法,以達到公平處理衝突的目標。
學習方面
1、模仿是學習的第一步。通過模仿,孩子不僅能夠複製行為,而且也能對模仿的行為進行加工,有所創新。因此在教學上我會鼓勵學生通過模仿並要求他們一步、一步地不斷加工,進而達到創新。
秩序方面:
品德六階段及內容簡單介紹如下:
第1階段: 避免受罰:
學生的心理:我服從規定是不想闖禍惹麻煩被處罰
老師的做法:用嚇阻的方式,例如:「凡是在走廊奔跑的,一律禁足半天!」
第2階段: 要求功利:
學生的心理:我服從規定是想爭取禮物或玩樂等獎賞
老師的做法:用獎勵的方式,例如:「整個禮拜都沒有在走廊奔跑的,下課可以玩撲克牌!」
第3階段: 獲得讚美:
學生的心理:我服從規定是想取悅老師獲得師長的欣賞和讚美
老師的做法:用言語讚美或公開表揚方式,例如:「沒有在走廊奔跑的請起立,嗯!你們最懂事守規,全班給他們一次愛的鼓勵!」
第4階段: 服從規範:
學生的心理:我既然是學生,就應該要努力遵守各種規定和規則
老師的做法:只需宣佈各種規定,這個品德階段的學生就會努力遵守,例如:「學校有規定不能在走廊奔跑,切記!」
第5階段: 法治精神:
學生的心理:我能將心比心,用同理心看待各種規定背後的意義,懂得守法的真諦
老師的做法:引導學生發揮同理心,例如:「在走廊奔跑容易撞傷別人,是不好的行為。」這個階段的學生就會設身處地,想到如果是自己被奔跑的冒失鬼撞到一定會很痛、很生氣、不舒服甚至受傷,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自己也不可以在走廊奔跑。
第6階段: 明辨是非:
學生的心理:我有獨立思考能力和行為準則,會明辨是非價值做最適合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